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比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谁更胜一筹
唐朝,一个传奇的朝代,它孕育了盛世风流,万邦来朝。它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这句诗可谓写尽了盛唐气象,它也是文学和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时代。
唐诗,是这个时代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艺术形式,唐朝留下了无数的诗歌瑰宝,诞生了无数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等,他们将这个时代的风流唱和到了极致。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珍珠,引无数人竞折腰。
在唐诗中,不乏一些超世之作,它们不仅惊耀了当时,甚至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世人惊叹!
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是其七言歌行的旷世之作,大开大阖,飘逸灵动,豪迈洒脱,堪称万古无一!而张若虚仅存世的两首诗之一《春江花月夜》也是千古佳作,号称是“孤篇横绝全唐”,可见这首诗在唐诗中的地位,其艺术成就之高。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先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两篇堪称是千古无二的传世之作吧。
一、李白代表作《将进酒》
《将进酒》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体裁为乐府诗,是李白从长安城离开后所作,是李白整个创作生涯的成熟之作。黄锡珪在《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这本书中说道,李太白这首诗大概写于天宝十一年,后人也比较认可,那个时候李白相会友人岑勋、元丹丘,酒后作此大篇。
【诗歌赏析】 这首诗可以说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大诗人的旷世才情,豪迈奔放、洒脱不羁,气势雄浑,让人热血澎湃!一开头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气势恢宏,具有很强的渲染力!
这首诗作者强烈的表达了自我感受,一方面对于自己非常有信心,傲视古今;另一方面,又对于自己仕途的不顺,借酒浇愁。李白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代入感极强,既悲愤且又不失豪迈之风。全诗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藐视权贵,白日放歌须纵酒,那种快意潇洒跃然纸上!
全诗忽悲忽喜,仿佛跳跃无数个空间,可以听到李白放声高歌、大碗喝酒的洒脱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李白,万古豪迈!
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号称孤篇横绝全唐!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传世名篇,千年以来,无数人为之竞折腰!这首诗用的是乐府旧题,以月作为触笔,大江为景,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引人入胜的春江夜月,表达了游子的愁绪以及饱含人生哲理。三十六句的全诗,韵味悠长,诗中有画,境界高远,一直以来便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用诗的语言却富含人生哲理。月之初,谁人最开始见到月亮,江月从什么时候开始照耀世人呢?人生时光有限,但是代代传承无穷无尽,江月年年依旧没有太多变化,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着笔春、江、花、月、夜,并且以月为主体,诗人将深远迷人的世界着意描绘在渺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三、千古以来,这两篇奇作引无数人竞折腰!
人们如何评价《将进酒》的呢?
《李太白诗集》作者严羽评: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作者周珽曰:首以“黄河”起兴,见人之年貌倏改,有如河流莫返。一篇主意全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
《古唐诗合解》评价:太白此歌豪放极矣。
………
号称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又作何评价呢?
明代钟惺评: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字不能读,读不能厌。又云: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评:句坷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
毛先舒评:不着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脱,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