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取法乎上是什么意思(取“法”乎“上”乎?)

时间:2024-11-15 09:23:37

评判书法往往谈及取法,就是说没有取法古人的就不是好书法。书法上创新的“法”,只有创新者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书法人物”,才能被人们认为是“法”。譬如王铎的涨墨,其前没有,自王铎发明后,尤其是现在成了书法创作的必用之法,因为王铎是“书法人物”吗。徐渭的大尺幅作品的发明到当代展览作品的尺幅都是得法的,不是臆造,是时代发展的烙印。也就是所说的“师古不泥”,从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书法的灿烂新篇章。

有个直播间,天天嘚吧嘚吧地鼓噪“取法乎上”,一些人也跟着喊“取法乎上”,真不知道是明白“取法乎上”的原义,还是被偷换概念后,把人忽悠迷糊了。

“取法乎上”语出唐·李世民《帝范》:“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意思是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以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求知做事是一个过程。这句话对后人的启示在于,只有放宽胸怀,扩大视野,高目标,才能取得相对满意的成果。并不是书法的法所指的范畴。“取法乎上”是个成语,这里的“法”,不是书法的“法”。

古人书法不都是“上”,所谓“上”是因人而异的。譬如张旭的狂草书法,一般都是作为上来取法的,可是米芾就不这样认为,他说“张颠俗子变乱古法”。黄庭坚的书法也是如此,元代的鲜于枢评价其:“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可见黄庭坚的书法,在鲜于枢看来是烂到家了。

何为“上”?应当是:取之“法”,为我所用,张扬个性,和谐于作品中,做到恰到好处。如启功取法于柳公权、董其昌、赵孟頫而形成自己的书法特征;王镛的书法取法于汉晋前的民间书法,不失古拙之貌,当然民间书法在那时肯定是“俗”的,现在就不失为“上”。之“法”。

古人的“字迹”和当代人一样,有写字有书法,书法是写汉字的一部分,只有能写好汉字,才能写好书法,书法是写汉字活动的升华,离开汉字书写谈书法的艺术性是扯谈。书法的取法是学习和继承,在此基础的书法创造是创新,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书法才有希望。不能只吵吵“取法乎上”,而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