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春江晚景)
时间:2024-09-16 09:37:11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苏轼,号东坡居士,梅州今四川眉县人,宋代最杰出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解词释义:蒌蒿:草名,即白蒿。欲上:正要逆流而上。上,这里指河豚回游。

诗文之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开得正艳,初春江水变暖,鸭儿最先感受到蒌蒿满地,芦笋长出了短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
诗文鉴赏:《惠崇春江晚景》是首题画诗,诗取才画中生物,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的首句随意间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桃花虽没有怒放,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了。

画中的鸭对于"春江水暖"的知与不知是无法用画来直接表现的,而诗人却说"鸭先知",给人一种新颖别致的想象!将人的感情移入画中的动物,使其立时活了起来,也就使诗充满了情趣。
同样,最后一句的"河豚欲上"也是由画中的蒌蒿、芦芽而联想到的。在画中见不到的景象,经诗人凭空一添,画中的生物就都灵动了起来,于是春的气息便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