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鲜花祭扫盛行、网络祭扫较去年有所增加,江城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时间:2025-04-05 16:55:00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摄影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廖雨华

又是一年清明时,前来武汉市各大墓园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园内沿途悬挂着“倡导文明祭祀”“践行绿色殡葬新风”等条幅标语,市民们采用更安全、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

4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多家陵园发现祭扫方式有新变化,鲜花祭扫、电子祭扫等绿色低碳祭扫方式渐入人心,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鲜花祭扫新风逐步盛行

上午9时许,在汉阳区扁担山公墓园区,放眼望去,祭扫的市民大多都手捧鲜花,或是手持丝带,自觉践行文明祭扫的方式。

极目新闻记者发现,在园区入口处的醒目位置,设有“文明祭扫·换取鲜花”服务点,志愿者正一边用鲜花换掉市民手中的纸钱等焚烧祭品,一边向群众宣传绿色环保祭扫理念。

“这种形式蛮好的,我们都可以为环保贡献一点力量。”不少市民对这种文明祭扫的方式表示支持,换取了鲜花和丝带。

扁担山公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民文明祭扫意识逐步提升,不少市民选择采用鲜花祭扫。清明期间,免费向市民群众提供2000余枝鲜花,引导市民践行文明祭扫的理念。

上午11时,在黄陂区归元陵园,园区内挂有倡导文明祭扫的宣传横幅,陵园入口处也摆放着宣传文明祭扫的展板。在便民服务点,志愿者正在给祭扫的老人、儿童发放“暖心服务包”,帆布袋内装有纸巾、湿巾、雨衣、水、面包等。

记者发现,园区还推出了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在各服务点设置免费饮水点、便民药箱、轮椅租用等,还有志愿者维护祭扫专线的排队秩序,确保乘客有序乘车。

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清明节期间,武汉市内各陵园在入口广场、祭扫集中区域等主要位置设置服务点。服务点专门为老人、儿童及其他有需要的市民准备了“暖心包”。

网络祭扫较去年有所增加

青山环绕、白鹤飞翔、哀思音乐……随着绿色低碳文明理念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网络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

在多个网络祭奠平台上,记者注意到,注册流程并不复杂,只需填写姓名、性别、照片、出生和逝世日期、与逝者关系、墓志铭以及人物简介就可以创建纪念馆。

“扁担山公墓依托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通了网络祭扫服务,个人可以在网上为逝者建立网络纪念馆。”扁担山公墓相关负责人介绍,逝者家属可自己创建纪念馆,选择设置背景、音乐,填写墓志铭,可以分享亲人纪念堂给其他亲人朋友,共同缅怀追思先人。

据悉,扁担山公墓自2020年开通以来,已有2500余名逝者家属创建了网络纪念馆,今年清明节期间新增30余名新用户,网络祭扫人数已超过5000人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云祭扫绿色环保,值得提倡,适合我们这些在外地不能赶回来的家属。”何先生通过扁担山公墓在官微上推出的网络祭扫服务,为去世的父亲送去鲜花和寄语。

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政部门提前布置各项工作,联合多部门对清明假期的各项工作进行部署。接下来将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工作,密切关注祭扫动态,确保清明祭扫活动平稳、有序开展,为市民营造安全、温馨的祭扫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