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图

《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是一幅描绘人们在风和日丽的春日里游玩踏青情景的山水画,传为隋代画家展子虔所作,绢本青绿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所绘为早春之景。一条河斜穿画面,左下丘陵低矮,右上则高峰突起、白云出岫。山间隐见楼宇茅屋,曲径通幽,行者、骑者、乘船者数人。图中山石皆用细笔勾勒,施以青绿,无皴。画心右前隔水上有宋徽宗瘦金体题签“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山峦如碧玉雕琢,桃杏点缀其间,若胭脂轻染。画家突破南北朝时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技法,首创“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透视法则,使人物与山水比例和谐。画面中,士人策马山径,仕女泛舟湖上,佛寺隐现云深处,构成动静相宜的画面。这种全景式俯视构图,以“一河两岸”的分割法将天地纳入咫尺,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的层次感,暗合“移步换景”的园林美学。
《游春图》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青绿山水画,其收藏史跨越千年。画卷经宋徽宗题签后,曾辗转南宋贾似道、元代鲁国大长公主、明代严嵩及清宫收藏。近代因战乱流落民间,1946年张伯驹变卖家产以黄金220两购得,后于新中国成立后捐赠国家。
关于《游春图》真伪的争议始终未歇,沈从文、傅熹年从幞头、斗拱、鸱尾、兽头等几个方面的形制分析,认为此图的具体绘制年代恐难早于北宋中期。傅熹年将此图与《江帆楼阁图》比较,推测两画出自同一底本。后捐赠者张伯驹提出异议,认为《江帆楼阁图》的画风较《游春图》复杂成熟,从风格演变规律来说前者时代较晚。
画家展子虔,传为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入朝,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他擅画道释、人物、鞍马,尤精山水楼阁,开创青绿山水新风,以“咫尺千里”的空间表现技法著称,被誉“唐画之祖”。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顾陆张展”,对唐代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影响深远。
历经千年的《游春图》如一卷凝固的时光,将隋唐之际春日的盎然生机展现于绢帛之上。
并州新闻 晓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