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废旧农膜“绿色重生”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玉门市围绕农膜减量、替代和高效回收,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加厚农膜,推动废旧农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深度融合,让废旧农膜“变废为宝”,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这两天,在玉门市下西号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大型铺膜机来回穿梭,加紧铺设地膜,为播种做好准备。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今年地上全部使用的是加厚高强度农膜,与传统薄膜相比,韧性更强,在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能更好地抵御风吹日晒、农事操作等带来的损害。
玉门市臻泽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伟说:“流转了3000亩土地,准备种植玉米,今年使用的是加厚地膜,加厚地膜的特点是拉力强便于保湿,后期回收方便,减少地膜的污染。”
玉门市紧抓当前播种最佳时机,把农膜科学使用推广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途径,联合农膜供应企业,通过补贴降低农民使用成本,提高农民应用加厚高强度农膜的积极性,从源头保障农膜的可回收性。
某农资企业负责人刘旭鸿说:“今年是推广使用加厚地膜的第二个年头,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加大补助力度,今年以2:1,即两公斤加厚黑地膜补助一公斤的政策,农业种植户积极性比较高。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80%的推广进度。”
地膜减“白”,田间增“绿”。在玉门市一家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种植户高兵彦和同村村民一起来交售自家捡来的废旧农膜。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不知道如何处理废旧地膜,大多就地填埋,如今通过旧膜回收,为家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玉门市下西号镇川北镇村村民高兵彦说:“我种的30多亩地,以前地膜秋天回收下来没地方去,现在是有好的政策了,回收上我还能换点钱,看起来地上现在环境都好得多了。”
废旧农膜的回收,不仅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又使农户受益,还可以解决企业原料问题。玉门市鑫旺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公司回收后的废旧地膜经破碎、冲洗、甩干、熔化、冷淬后,变身聚乙烯高压颗粒,成为各类管材原料,增加企业利润。
玉门市鑫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玉玲说:“我们主要收的是农户的废旧地膜,一方给的是40块钱,收上来的废旧地膜加工成颗粒,加工成颗粒以后再制造成滴灌带和下水管,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环保。”
玉门市常年覆膜面积40万亩左右,农膜使用量2800吨以上,为减少废旧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玉门市扶持成立3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在全市12个涉农乡(镇)建成回收网点12个,建成废旧农膜残留监测点20个,切实让废旧农膜变废为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玉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师海忠说:“我们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户、企业自觉捡拾交售废旧地膜,通过实施地膜科学回收项目,加大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增加地膜回收处置率,从源头上杜绝超薄膜,不合格、劣质的膜进入市场,进入田间,力争年底全市农膜废旧处置率达到85%以上。”
通讯 王瑞雯 闫佳琦 李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