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四十八名“服务达人”比拼技能 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米”

时间:2025-08-11 10:46:00

新疆网讯(记者唐红梅)“居民赵美丽投诉楼上马漂亮,每天晚上装修,噪音严重影响家人休息,双方情绪激动,多次争吵,请问如何调解?”

“先安抚双方情绪,再分开了解各自情况。告知马漂亮,装修要按《民法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再进一步了解赵美丽的诉求,并告知马漂亮,协调双方意见一致后,持续跟进和回访……”

在一场模拟居民纠纷的场景短剧中,经开区(头屯河区)火车西站街道秀丽社区的工作人员米合热巴尼·加马力沉着应答,短短几分钟内,她化解了邻里纠纷,让双方握手言和。

8月5日,火车西站街道举办了一场社区工作人员技能“比武”大赛,12个社区的48名“服务达人”同台竞技,围绕“赛技能、强本领、促服务”主题,将日常服务居民的点滴浓缩在赛场,通过直击社区工作的痛点、难点,展现社区“最后一米”服务的温度与智慧。模拟场景的邻里纠纷,是社区工作中最常见的“和事佬”角色,调解的是矛盾,服务的是居民,凝聚的是邻里情。

社区工作中,还要懂政策、勤上门,才能做好“最后一米”的服务。

“85岁的户籍独居老人,有高血压,子女在外地,请问他能享受什么样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申请流程是什么?”

在个人必答题环节,设置的题目直指高龄补贴、社保、医保等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选手对答如流,展现了对民生政策“一口清”的扎实功底。

“我们之所以熟悉这些惠民政策,是日复一日为居民解读政策和办业务练出来的。”乾园社区工作人员陆晓彤说,政策熟记于心,才能第一时间为居民办成事,避免他们多跑腿。

本次大赛中,还有“看图识楼”环节,考验社区工作人员对各个楼栋、单元、居民的熟悉程度,这也是社区工作人员的“铁脚板”功夫。

“这张照片是哪个小区?哪栋楼?多少居民?有没有需要经常服务的居民?”参赛小组需根据楼栋图片、周围环境,迅速、准确地说出详细信息。

“这是十四街小区14号楼,有40户居民,72人,60岁以上老人17人,有7户居民需要经常走访,包括高龄老人、残疾居民和患病居民。”选手化身“社区活地图”,楼栋位置、居民基本情况等如数家珍。

西园街社区党委书记布买艳木·买买提说,社区工作人员精准无误的回答,源于他们长年累月的入户走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本子记录民需,把几百户居民的情况装在脑子里,这份用心来自于精准服务。

社区服务没有标准答案,但社区工作人员的临场应变、沟通协调、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让社区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小区的陈大哥带着6岁女儿在楼下散步,迎面走来了遛狗的韩大姐,狗没有牵绳,冲向陈大哥的女儿,虽然没咬伤孩子,但孩子受到了惊吓,双方发生争执,你会怎么现场解决?”

面对这个问题,三十五户路社区工作人员张伟东解说调解过程时,一边普及文明养犬遛狗牵绳的文明行为条例,一边普及养狗办证的必要流程,现场仿佛成了“普法小课堂”。

政策熟记于心、楼栋了然于胸、矛盾化解有方。社区工作人员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在相互学习工作经验。

车辆段路东社区党委副书记马红红说,这样的“比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也学到了其他社区工作人员的好方法,自己也会把这些经验带回去,用到服务群众当中。

本次大赛评审团由头屯河区政协、经开区(头屯河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及专业社工组织代表组成,严格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团队。

火车西站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微微总结道:“通过贴近实际、寓教于乐的‘比武’形式,不仅检验了社区队伍服务能力,更激发了大家钻研业务、提升服务的内生动力。选手们在模拟场景中展现的沟通智慧与为民真情,正是我们打造业务精、服务优专业化社区队伍的核心目标。街道将持续搭建平台、强化培训,以更精细高效的服务,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