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兴文:“粮药间种”种出苗乡“万元田”
新华社成都4月4日电 题:四川兴文:“粮药间种”种出苗乡“万元田”
新华社记者胡旭
“姜黄种距约30厘米,玉米株距约40厘米,一行姜黄、一行玉米……”清明节前,一场粮药复合种植现场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莲花镇长岭村的田间地头召开,农业技术专家为来自全县12个乡镇的40多个种植大户现场讲解,帮助大家科学种植、增产增收。

种植大户现场观摩“玉米+姜黄”种植方式。(受访者供图)
位于川南地区的兴文县是四川省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当地推广粮药间种、套种、轮种等模式,让同一块土地既产粮食又产药材,努力在装满“粮袋子”的同时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
“玉米与姜黄根系互补,前者遮阴保湿,后者抑制杂草,形成‘1+1>2’的生态效果。”长岭村几年前就开始尝试“玉米+姜黄”间种模式,村党支部书记罗德才对此颇有心得,“单种玉米产出效益有限,间种药材收益更高,村民种地有了积极性。”
在兴文县共乐镇自由村的田垄间,麦冬也成为玉米的“黄金搭档”。“麦冬的种植和管理更精细,但一年亩产值可以达1.5万元。”正当农时,在当地推广粮药间种的兴文县硒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仁池四处奔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共乐镇目前已推广粮药间种1425亩,构建起“粮食保底、药材创收”的产业新模式,为全县树立了“保粮增收”双赢标杆。
在兴文县大坝苗族乡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园,淫羊藿苗正舒展生长。6年前,原本从事中药材贸易的董平看中“粮药间种”的发展潜力,在这里流转2800亩土地建种植基地开启试验。
“淫羊藿喜阴,玉米长高后就能部分替代遮阳网,这是‘以粮养药’的妙招!”现为四川省既威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董平指着间种田解释,这一模式由宜宾市农科院与企业联合研发,既保障粮食生产,又让药材品质更优。
如今,董平的种植基地已形成“淫羊藿间种玉米+现代化育苗”的发展格局,带动8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超8000万元。大坝苗族乡沙坝村村民罗启银说:“土地流转费加园区务工工资,我一年能挣3万多元!”
科技“金钥匙”正在解锁更多产业“密码”:董平的团队正抓紧选育品质更高的淫羊藿品种,陈仁池在探索“玉米+黄精”新组合,莲花镇谋划建设500亩现代化育苗基地……
“种地也能亩产过万元!”兴文县中(苗)医药产业发展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粮药间种模式破解了山区“耕地少、效益低”的困境,该县计划以间种模式发展中(苗)药材特色优势品种4万亩以上,让更多农田变身“万元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