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县划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硬杠杠”

时间:2025-04-19 10:02:00

“以前总觉得文明实践活动离自己挺远,现在这些活动就在家门口开展,实实在在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临县居民李大爷感慨道。这一变化,得益于临县大力推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下沉基层举措。临县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一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视为重要任务。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成立了由该县委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起“1+23+N”组织架构。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将其纳入乡镇、村(社区)工作考核范围,并开展专项督查和互评互促,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阵地建设方面,临县按照“五有”标准,强化资源整合与功能融合。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成23个实践所、500个实践站,还将33处场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实现“一个中心、多点辐射、全域覆盖、多重功能、共享使用”。同时,健全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组建“8+N”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200余支,注册志愿者7.1万余人。为了让文明实践活动更贴近群众需求,临县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实行一月一专题,周周有活动,通过制作季度、年度活动计划,常态化、多样化、个性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例如,在全县开展“赶集讲堂”,利用赶集日人流量大的时机,将移风易俗宣讲与唠嗑拉家常相结合,把单一式“说教”变为有趣的“唠嗑”,深受群众欢迎。自推出“赶集讲堂”以来,已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宣讲16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56000余份。此外,还开展了“文明实践+宣讲”“文明实践+阅读”“文明实践+秧歌舞”“文明实践+送戏下乡”等系列活动,去年共举办1860余场,引导村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志愿服务项目上,临县注重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建设。精准设计项目,既着眼满足群众普遍、共性的需求,设计普惠性项目;又关注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定制特惠性项目。围绕重要主题和节庆节点,开展集中性志愿服务;依托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开展经常性志愿服务;根据群众特需,用好点单配单服务。同时,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选树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公益青年林”“人人电商”“致敬老兵”“走进书香”等一批项目脱颖而出,全县文明实践氛围愈发浓厚,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在服务群众方面,临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成果显著。开展上门残疾评定工作,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组织法治志愿服务队,在临县法律援助中心和23个乡镇工作站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为群众答疑解惑1518次;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223名爱心妈妈与172名学生结成对子,给予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关怀;举办“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建设注入青春活力;组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实行“四定”网格化常态化志愿服务,参与整治1.1万余人,出动大型机械设备260余台,推动全县环境整治,形成“常态保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临县还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全县46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23个乡镇实现乡贤会全覆盖。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挂牌活动,累计挂牌12.65万户,占全部农户的72%,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下一步,临县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下沉基层工作,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让文明实践的活力持续注入基层,让更多群众在文明实践中得到实惠,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临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记者 冯海砚)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