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带 喜看古寨旧貌焕新颜 ——张家楼街道寨里村精绘生态宜居新画卷
大众网记者 吴曜彤 通讯员 马晓黎 青岛报道
自创建“花园式街道”以来,张家楼街道寨里村紧扣“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主题,聚焦宅边、村边、路边、水边、沟边、田边等“六边”难点区域,以“三清三治二提升”为抓手,推动环境整治从“面上清洁”向“全域精致”跨越,打造出一条“一村一品”特色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环线,成为“花园式街道”创建的生动实践。

“六边”整治破难题,环线打造显匠心
“过去路边堆满杂物,现在不仅干净了,还成了风景!”村民王大姐指着村南道路两侧的各色花草感慨道。寨里村根据各自然村实际及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品景观:北寨村依托百年银杏树打造出古韵“口袋公园”;海龙村发动村民清除边角地杂物,种植蔷薇,形成“蔷薇漫道”;小北沟村将房前屋后规整为“微菜园”,既美观又实用;李家村实施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32盏,点亮村民夜间出行路;西寨村、大崔家庄村撒种各色花草打造南北两侧入村“微花园”;东寨村栽种黄杨绿化提升“微场院”;丁家寨村入口处,一条由黄金榆夹道而成“黄金大道”豁然眼前。通过连点成线、聚线成面,一条全长3公里的环村示范带串联起8个自然村的特色节点,实现“一步一景、一村一韵”。
“四支队伍”齐发力,长效机制固成果
环境提升非一时之功,寨里村创新队伍建设,构建“‘两委’班子引领、党员干部表率、村民代表联络、公益岗位管护”的“四支”队伍共治模式,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常态长效。新村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小组,将环线管护纳入“两委”成员责任清单,每周巡查督促;开展“党员包片联户”行动,划分责任区,带头清理宅前屋后杂物,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村民代表化身“民情联络员”,设立村民代表意见箱,鼓励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实施公益岗保洁“问题每日清零”行动,筑牢管护“第一线”。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寨里村实现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全民动手、共享成果”的转变。
“古寨新韵”漾活力 风景线里话乡情
“环境美了,出门就是景,心情更舒畅!”村民刘阿姨开心地说。寨里村精心打造的环境提升示范带,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凝聚民心的幸福线。村民们赏景散步,银杏古树下的口袋公园里老人闲话家常,蔷薇漫道旁孩童嬉戏追逐,太阳能路灯照亮整洁的柏油路,曾经的荒废边角地变身“微菜园”“微花园”。它让“古寨焕新颜”的愿景,在村民的笑靥与互动中照进现实,为“花园式街道”创建注入了生动活力。
寨里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实践为全域“花园式街道”创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下一步,张家楼街道将推广“环线打造+长效管护”模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深度融合,继续探索“五微”地块多元化利用,勾勒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