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关税措施引发全球市场巨震,中央汇金表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周报

时间:2025-04-09 17:42:00

摘要

在2025年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73,较前一周下降了0.23。从指数的分项来看,上周季末因素消退、债券市场融资步伐放缓,带动市场流动性放松;同时,资金避险情绪上升,涌入利率债与信用债市场。

近期,由美国施加关税所引起的一系列宏观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剧烈的冲击。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下午4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措施,于4月5日起实施10%的基准关税税率;对美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将于4月9日起实施“对等关税”。在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将面临34%的额外关税,欧盟将面临20%的关税,日本和韩国分别面临24%和25%的关税,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商品将面临超过40%的关税。“对等关税”的落地力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截至北京时间4月3日早上7点,纳斯达克指数期货和标普500指数期货分别下跌4.41%和3.57%。4月4日,中国发布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同时,中国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4月7日,亚太和欧洲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7.3%、8.1%和12.5%;此外,巴黎CAC40指数下跌4.78%,法兰克福DAX指数下跌4.13%,东京日经225指数下跌7.83%,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3.22%。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股市巨震之后,中央汇金公司与人民银行迅速反应。4月7日晚间,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4月8日,人民银行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正文

一、中国金融条件指数概况

在2025年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73,与前一周相比,指数均值下降0.23。年内,指数上升0.03。

从指数的分项来看,上周货币指标边际放松是带动指数下行的主要因素。从货币指标来看,上周季末因素消退、债券市场融资步伐放缓,带动市场流动性放松。从债券指标来看,资金避险情绪上升,涌入利率债与信用债市场。

二、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成交量与利率

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前一周明显放松。从成交量来看,上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均值为6.08万亿元,较前一周下降2839.45亿元。

从资金价格来看,随着季末因素褪去,主要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尤其是7天回购利率的下降幅度明显。在隔夜回购利率中,上周R001与DR001利率的均值分别为2.05%和1.75%,R001均值较前一周上升25.03BP,而DR001利率则保持平稳。从7天回购利率来看,上周R007与DR007利率均值分别为1.98%和1.89%,分别较前一周下降17.94BP和6.76BP。今年以来,R007与DR007利率始终处于政策利率上方,这也是导致年内流动性整体偏紧的原因。上周R007与DR007利率的下降幅度明显,并逐渐向政策利率靠近,带动市场资金面放松。

季末因素褪去之后,银行与非银之间的流动性差异缩小。在3月28日至4月3日当周,R007与DR007之间的平均差值由前一周的20.19BP下降至9.01BP。通常而言,当R007与DR007差值在10BP以下时,我们认为银行与非银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不显著。

2.央行货币政策

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随着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偏紧的局面缓解,央行整体的流动性投放规模较前两周有所缩小。上周央行通过7天逆回购共投放资金6849亿元,共有1.19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累计净回笼资金5019亿元。

三、债券市场

1.债券市场发行

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债券市场发行额和净融资额均较前一周大幅下降。其中,债券市场总发行额为8870.01亿元,较前一周下降1.87万亿元;债券市场净融资额为3420.8亿元,较前一周下降9874.09亿元。

从融资结构来看,受清明假期影响,各部门的债券融资规模均较前一周有所下降。从政府部门来看,上周国债净偿还400.9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分别净融资705.53亿元和2101.32亿元,整个政府部门债券净融资2405.95亿元。从金融部门来看,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1021.9亿元,政策银行债和商业银行次级债分别净偿还441亿元和146.6亿元,整个金融部门债券净融资仅为520.3亿元。从非金融企业部门来看,上周企业债和定向工具分别净偿还138亿元和30.31亿元,公司债、中票、短融和资产支持证券分别净融资365.11亿元、26.86亿元、102.03亿元和168.86亿元,整个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券净融资494.55亿元。

从增速来看,今年多项债券余额同比增速超过往年同期。截至4月3日,政府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19.7%,较2024年同期增速上升4.6个百分点;金融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15.8%,较2024年同期增速上升4.8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5%,较2024年同期增速上升2.7个百分点。

2.债券收益率走势

1)利率债

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普遍下降。从短端来看,受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边际放松的影响,1月期、3月期、6月期以及1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3.54BP、3.21BP、2.79BP和0.53BP。从更长的时间范围来看,今年年内,短端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幅度明显,1月期、3月期、6月期以及1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年内累计上升幅度分别达到84.81BP、60.04BP、54.02BP和39.86BP。从长端国债收益率来看,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针对全球的“对等关税”,在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将面临34%的额外关税,欧盟将面临20%的关税,日本和韩国分别面临24%和25%的关税,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商品将面临超过40%的关税。“对等关税”的落地力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资金涌入债券市场避险,上周2年期、5年期、10年期以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1.39BP、3.78BP、3.2BP和4.06BP。

从国债利差来看,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国债期限利差较前一周下降2.68BP至25.59BP。自3月以来,国债期限利差整体保持平稳。从年内来看,当前国债期限利差依然较去年底大幅下降,年内降幅为35.58BP。

2)信用债

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各品种信用债收益率均下降。在A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分别下降2.98BP、4.49BP和3.59BP。在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分别下降7BP、10.17BP和9.59BP。

信用债与国债之间的利差涨跌不一。上周在A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和资产支持证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分别上升0.28BP和0.12BP。在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分别下降4.5BP、5.75BP和0.77BP。

四、股票市场

1.一级市场

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A股融资总额为74.54亿元,较前一周下降100.02亿元。2025年,A股累计融资为1622.39亿元,高于2024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股融资主要集中于增发和可转债,IPO融资金额年内累计为204.57亿元,占总融资的比重为12.6%。

2.二级市场

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A股主要股指普遍下跌,其中上证综指下跌0.3%,创业板指下跌3%。年内,上证综指已抹去所有累计涨幅,创业板指数累计跌幅为0.6%。

A股成交量和市盈率同步下降。在3月31日至4月3日当周,A股日均成交量为1.12万亿元,较前一周下降9.6%;市盈率为18.21,较前一周下降0.8%。

近日,由美国施加关税所引起的一系列宏观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剧烈的冲击。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下午4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对等关税”措施,于4月5日起实施10%的基准关税税率;对美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将于4月9日起实施“对等关税”。关税落地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巨震,截至北京时间4月3日早上7点,纳斯达克指数期货和标普500指数期货分别下跌4.41%和3.57%。4月4日,中国发布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同时,中国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4月7日,亚太和欧洲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7.3%、8.1%和12.5%;此外,巴黎CAC40指数下跌4.78%,法兰克福DAX指数下跌4.13%,东京日经225指数下跌7.83%,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3.22%。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股市巨震之后,中央汇金与人民银行迅速反应。4月7日晚间,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4月8号,人民银行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本文题图来源:第一财经)

——

文 | 刘昕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我们 | yicairi@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