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女主播擦边卖枕,平台审核岂能“装睡”

时间:2025-04-09 18:04:00

仅售卖一款枕头,短短4天时间,其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万元,擦边直播已然成为某些直播间的“流量密码”。

某直播擦边卖枕头2小时场观30万,4天销售额超100万引发网友关注。据媒体报道,4月7日,记者发现“毕加索家纺XX”直播间售卖一款多功能趴睡枕,商品详情页中产品介绍为玩手机缓解腰部、颈部压力,但女主播的互动言语中充斥着各种性暗示。4月8日,潇湘晨报记者发现,涉事社交平台账号已被禁言,作品被清除,当地公安称将联系辖区派出所去公司核实情况。

可观的销售额背后,并不是商品本身有多好,或者主播销售技巧有多高,而是主播会打“擦边”。通过与商品无关的性暗示语言和挑逗动作卖货,看似一时获益颇丰,终究长久不了,涉事社交平台账号遭封禁,自是对其涉嫌违规行为的必要惩戒。但此事暴露出的部分直播从业者为追求流量突破商业伦理底线,拿“擦边”内容作为“低成本高收益”营销手段的做法,显然值得警惕。

事实上,这对一些从业者而言,已非什么新鲜操作。在“流量思维”的主导下,似乎谁博得眼球,吸引到“注意力”,谁带的货就容易“火”起来,自身也有了可变现的资本。此前,汽车直播间暴露不雅画面,深夜直播间里穿着性感等,都是直播从业者费尽心思、不惜以低俗行为吸引眼球的表现。

相对于明目张胆的违法违规,“擦边”似乎“安全”些。平台不易监测发现,相关监管也有一定滞后性。比如,此次涉事账号从开播到封禁历时4天,其间平台算法持续为其推送流量。而且 ,即便最终被发现,涉事主播被处罚封号后,换个账号、换个平台,还可重操旧业。各种网络直播“擦边”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在于对打“擦边”的人来说,综合收益远大于成本。

对此,需明确的是,即便一些“擦边”的网络直播行为,游荡在法条规制的边缘,或许难以严格依法予以约束,但并不意味着这类行为就可以在互联网空间任意妄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对“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不良信息,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

而在《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中更提出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直播营销人员真实身份动态核验机制,应当加强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管理,开展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巡查等。

也就是,对待直播“擦边”的行为,相关平台的治理责任是明确的,而目前审核机制对擦边内容识别的滞后性,不仅是一种管理漏洞,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台方履责不力的体现。

针对“擦边”已成一些主播低俗、廉价的“引流”方式,平台除了对主播采取中断直播、封禁等措施,也不妨以行业黑名单的形式,在平台间 构建联合惩戒机制,将擦边行为纳入信用档案,限制违规企业、个人开设新账号权限,让主播一处“擦边”,处处受限。

此外,在加强人工审核的同时,平台也需不断丰富敏感词库,增强智能识别的敏锐度,堵住“先纵容后整治”的监管漏洞。

相关监管部门也可考虑把直播行业的监管纳入社会共治体系,建立举报机制,明确打击重点,进一步监督平台达到内容监管的要求。

而对直播从业者来说,更需明白,擦边内容即便未直接违法,仍可能因违背公序良俗被追责。走“擦边”路线,随时可能翻车,既不安全,更不划算,不如踏踏实实提高自身营销技能。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