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天在这个时间段运动,心血管获益最大

时间:2025-08-23 21:52:00

我们都知道,运动有益心血管健康,但一天中什么时间运动,能最大限度保护心脏和血管呢?

有两项医学研究给出了一致答案:这个时间很可能是「18:00之后」。

为什么晚上运动最能保护心血管?《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及专家观点,告诉你怎么运动获益大。

18点之后运动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最明显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纳入了29836名超重参与者(53.2%为女性)的数据,其中包括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运动时段的不同,参与者被分为三组:

早上运动(06:00~12:00);

下午运动(12:00~18:00);

晚上运动(18:00~24:00)。

经过随访,研究者发现,每天在晚上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具体来说,晚上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参与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6%、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4%、全因死亡风险降低61%相关;

而上午组的参与者,这三个数据分别对应的是17%、21%和33%;

下午组的参与者,这三个数据则分别是16%、16%和40%。

研究者认为,这或许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关,比如血压水平在早上6~10点是高峰时刻。

流行病学也发现,清晨6~10点大约有29%的心源性猝死在此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

早上运动,对心血管风险较大的人群不太友好。如果你或者家人有这种情况,那晚上18点之后就是运动的黄金时间。

18点后运动,降血糖的效果也最佳

去年,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研究团队招募了186名年龄在30~60岁、体重超重或肥胖,且至少有一种代谢障碍的成年人参与了一项研究。

根据参与者每天的运动时间,研究者将其分成5组:

不运动组;

早上运动(06:00~12:00);

下午运动(12:00~18:00);

晚上运动(18:00~24:00);

混合运动(没有明确的运动时间)。

经过14天的运动和血糖水平检测,研究人员发现,与不运动组的参与者相比,下午、晚上运动都与平均血糖水平较低有关,早上和混合运动则没有这种关联。

研究还发现,18点之后运动的参与者,降糖效果最明显,他们的24小时、白天、夜间血糖水平分别降低了1.28毫摩尔/升、1.1毫摩尔/升、2.14毫摩尔/升。

目前其背后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者分析,由于昼夜节律波动,「骨骼肌」在晚上具有较低的葡萄糖摄取效率和胰岛素敏感性。

而晚上运动可能会增强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

晚上运动有5个健康要点

综上来看,晚上运动可与人体生物节律发挥协同作用,最大限度保护心血管。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欣表示,运动时注意以下细节,健康获益更大。

1

与入睡时间间隔2小时

睡前1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如跳操、快跑,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运动结束的时间距离入睡时间应至少间隔1~2小时,比如晚上11点睡觉,最好晚上9点前结束运动,最迟10点。激烈运动最好晚上8点之前完成。

如果工作太忙做不到,也可以选一些温和的替代方案,如瑜伽、散步、爬坡、太极等低强度运动。

2

要不要先吃饭,看情况

如果能在晚上6点运动,在晚上8点前吃完晚饭,那么先运动、后吃饭没有问题。若运动时间较晚,之后再吃饭,就容易影响睡眠。

因此,尽量吃完晚饭再运动,但不要吃太多,六七成饱即可。

3

饭后隔半小时再运动

吃完晚饭,胃体积明显增加,若立即运动,血液重新分配更多流向骨骼肌,不利于消化吸收。

运动时的颠簸还会让膨胀的胃受到牵扯,容易引发运动性腹痛。晚饭后不妨休息半小时再运动。

4

户外运动注意安全

以夜跑为例,夜间户外光线不是特别充足,不适合进行速度较快的间歇跑、冲刺跑等,容易因看不清楚路面造成崴脚、摔倒。

另外,夜间进行户外运动最好穿颜色鲜亮的衣服,有利于运动安全。

5

一般不加餐

如果运动后感到饥饿,可以喝一小杯酸奶或吃少量水果。如果夜跑跑量达到15~20公里时,跑后则可以加个餐,但食物不要太油。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