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控瘤”,为晚期肿瘤患者开辟精准治疗新路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王玲 朱文青)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肿瘤科李岳勇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近日为一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顺利实施医院第一台“胆管支架置入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为患者免开刀解除胆道梗阻,减轻病痛。该手术为Ⅳ级手术,手术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院在晚期肿瘤综合介入治疗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也为晚期肿瘤患者开辟了精准治疗新路径。

67岁的患者高先建(化名),近日在长沙市中心医院被诊断结果为肝门部转移瘤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厌食厌油、精神差、嗜睡、尿黄。在接受护肝、退黄等药物治疗10余天后,效果欠佳。
李岳勇分析,患者发生阻塞性黄疸,肝脏功能受损,代谢能力下降,大量的胆红素积聚在肝脏,进一步加剧了肝脏的损伤,同时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会对大脑和神经产生不可逆性损害。
因此,首先要解除胆道梗阻这个难题。一般的处理方案就是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处于恶性肿瘤终末期,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身体状态差,传统外科手术风险高、患者耐受性差。李岳勇带领肿瘤介入团队深入探讨,提出了“支架开通+粒子放疗”的微创介入方案,即通过胆道支架快速解除胆道梗阻,同步植入碘125粒子对肿瘤病灶实施精准持续放疗,实现“疏通”与“控瘤”双重治疗目标。3月26日,李岳勇带领手术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介入下胆管支架置入术+放射性粒子置入术。凭借精湛的导管导丝技术,手术团队通过一个“小针眼”精准引入一枚胆道支架,在反复确认位置准确无误后,成功将支架释放。
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成功开通了梗阻的胆道。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消退,食欲显著好转,精神状态恢复,体重也有所增加,日常生活实现自理。CT复查,结果显示胆道梗阻解除,胆道支架及碘125粒子条位置良好,胆道支架植入后胆道梗阻解除。
李岳勇介绍,梗阻性黄疸的典型症状为皮肤、巩膜中度至重度黄染,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肝脏结节,质地比较硬,还可出现肝区叩痛。伴随症状,如果有胆管炎症存在时,可表现为剑突下或者右上腹部绞痛,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烧。少数患者可发生胆囊肿大,晚期出现腹水征。并发症常见的有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肾功能损害等。
胆道支架联合碘125粒子条植入,主要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胆道支架植入能恢复胆汁的生理性引流,改善黄疸。同时植入碘125粒子条,不仅能够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还可延长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另外,胆道支架植入解除胆道梗阻后不再需要胆道引流管外引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