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换一下食用油,心血管变好!一表梳理怎么选油

时间:2025-04-18 13:00:00

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用不同食用油,对心血管健康及死亡风险有明显影响。

超市售油区,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葵花油、调和油等十余种油摆满了货架,到底哪种更健康?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并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教你健康吃油。

换一下食用油,心血管变好

这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对221054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33年的跟踪调查,分析黄油(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摄入是否与全因死亡率、癌症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相关。

研究结果发现:

黄油摄入多增加死亡风险,与吃黄油最少的人比,吃黄油(动物油)最多的总死亡风险增加了15%。

植物油摄入多减少死亡风险,与吃植物油最少的人相比,吃植物油最多的总死亡风险降低了16%,癌症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也有所降低。

菜籽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的摄入量增加与总死亡率的降低有显著关联。如每天多吃5克菜籽油,总死亡风险降低15%,大豆油为6%,橄榄油为8%。

植物油替换黄油,死亡风险降低。用植物油(尤其是菜籽油、大豆油和橄榄油)替换黄油,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如用等量植物油替换10克/天黄油,预计可使总死亡风险降低17%,癌症死亡风险降低17%。

到底什么样的油更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好油有三个要素: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有丰富的营养伴随物,比如维生素E;没有或极少存在有害物质。

中国注册营养师郑飞飞表示,烹调油里 99% 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多见于肥肉、全脂奶、乳酪、椰子油、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芥酸(多见于菜籽油)、油酸(多见于橄榄油、茶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多见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α-亚麻酸(多见于亚麻籽油、紫苏油)、花生四烯酸等。

从营养学上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对更健康:

  • 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 多不饱和脂肪酸能调节胆固醇水平,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脂肪摄入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饱和脂肪酸要在10%以下,反式脂肪酸不得超过1%,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在4∶1~6∶1比较健康,至于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好还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好,尚无一致结论。

吃油要根据优劣换着吃

赣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曾炜建议,少吃猪油、牛油、棕榈油、椰子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可适当吃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尽量选择菜籽油、橄榄油、茶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并勤更换品种。

郑飞飞表示,不同油脂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不同油耐热性不一样,适合烹调方法不同,可以通过一张图表了解。

(可点击放大查看)

除了换着食用油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购买正规食用油

选择正规工厂生产的,不要用小作坊的土榨油或家庭自榨油。

控制摄入量

用标有刻度的油壶,以便按照每人每天烹调油25~30克来控制用量。比如一家三口,一天的食用油总量为75克,将其合理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即可。

注意保存方式

食用油开封后容易氧化,建议买1~1.5升的小包装油,打开后一个月内吃完,除非家里人多,否则不建议买五六升的大桶油。最好用深色玻璃容器分装,并保证密封,避免阳光照射,远离热源。▲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