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故事丨30公里巡线八小时,地面温度近40℃!青岛西站派出所线路执勤队的初秋故事

时间:2025-08-29 13:58:00

蓝白巨龙轰鸣飞驰而过,民警在线路边驻足目送。

青岛西站派出所是一个客运加线路的综合性派出所,除了管辖青岛西站外,还有青盐铁路30公里线路。这30公里线路途经多个乡镇村庄,人员复杂密集。为保证来往列车的平安畅通,线路执勤队民警每天都会到铁路沿线重点区段进行巡视,确保铁路线路安全。8月27日,记者随同该所三名民警,近8个小时,亲历一次高温下的巡线执勤日常。

村庄、桥梁、涵洞了如指掌

线路执勤队民警陈麒安、王晓春、毛振国负责今日的线路巡查任务。记者了解到,线路巡查分为“上行线”和“下行线”两路,民警需要从“上行线”出发,走到桥基结合部穿到“下行线”并折返回起点,正常情况下这一趟要走2个多小时。高温期间,线路执勤队民警每天早上准时出发对线路开展巡查,派出所指挥室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配合指引,此外如有影响行车安全问题,还需上线配合铁路部门核实情况,排除隐患,全时确保安全。经过近30分钟的车程,记者与三名民警来到了本次巡查的目的地——芏子口村。此时的地面温度已超过40摄氏度。

在芏子口村开展巡查时,线路民警每路过一块水泥栅栏,每经过一座桥洞都要仔细观察。重点查看线路两侧护网是否符合高度要求、护栏是否完好、刺丝滚笼是否倒伏、作业门是否锁闭,并及时清理线路和桥洞周边的闲杂人员。“得带着问题去巡线,每一处隐患都需要有耐心细心和重复巡查才能发现。”民警王晓春对记者说道:“辖区内的每个村庄、桥梁、涵洞、‘四电设施’设备场所我们必须都了如指掌,这个活就是得把自己变成了‘活地图’才能干好”。三名民警走走停停,不管巡到哪里,总会时不时停下来查看一下。时间转眼已过去了两个小时,汗水湿透了衣衫,整个都贴在了身上。

00后的四字工作法

管辖线路长、辖区范围广、涉及的人和事多,面对这些压力,三名民警中最年轻的毛振国对线路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是铁路平安,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力量。“我研究了一套看、听、读、写四字工作法。看,就是仔细学习前辈们的工作方法,跟着老民警学;听,就是认真听上级部署,知道自己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做,该做什么;读,就是每天把岗位要求和工作计划默念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写,就是每天写好线路巡查日志,认真记录每一天的工作情况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振国对记者这样说。

虽然刚刚参加铁路公安工作一年多,但凭借00后的开朗和乐观,毛振国与沿线村民的关系非常融洽,早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名人”,被村里的老人亲切的称为“小毛”。村民们常常自发相互宣传起铁路安全相关事宜,使沿线铁路治安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

高铁线旁踏实入睡

午饭过后,经过在车内简单的休整,线路执勤队的民警们又启程前往下午巡查的目的地——李家洼子村。40分钟的车程到达,民警在铁路沿线村里的小巷熟悉的来回穿梭。“这两口子是村里的羊倌,家里养了五只羊和二十多只鸭子,我们每半个月都要过来看看,帮助他们修缮一下羊圈围栏和鸭舍栅栏”。

在经过一处住宅时,民警陈麒安停下车进院,并如数家珍的向记者介绍该户村民的信息。据了解,线路巡查、设施维护、普法宣传,是线路民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除了要对一些沿线硬件设备设施进行隐患排查外,还会到沿线村庄收集羊倌、牛倌信息,并做好铁路安全知识和反诈宣传。见到民警的到来,羊倌吕大哥喜出望外:“派出所的这三个孩子特别好,经常来帮我们干活,多亏了他们,上个月我还接到了一个外地口音的电话,说我中奖了,幸亏他们之前每次来都一直嘱咐我不要相信陌生电话,我才没上当。”羊倌吕大哥对记者说。

一天的线路巡查工作结束,回到驻地已经是晚上18:10分,记者也来到他们的住处参观。民警陈麒安是菏泽人,毛振国是淄博人,两人一周回一次家,其余时间吃住全在派出所。由于紧邻高铁线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辆高铁经过,当记者问到高铁来往的噪音会不会影响休息时,陈麒安笑着说:“参加工作十年早习惯了,没有这个声音还睡不着呢,现在夏天开着窗,早上六点多一开站广播就当起床闹钟了,起来还要组织一天的日常巡查、宣传等线路防控工作。”

青岛西站派出所线路执勤队成立一年多来,辖区线路从未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的事件,这让民警们更能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线路执勤队的民警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守着——每一次铁轨的摩擦声都是平安的注脚,那是独属于铁路警察的秋色浪漫。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田 通讯员 孙弼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