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世界冠军刘伟来洛 勉励高校学子“矢志不渝 永不言败”

七次乒乓球世界冠军、北大教授刘伟近日应邀来到河南科技大学,与师生互动交流,分享自己乒乓人生。
“回球落台,起手要高一点,注意板头姿态,回球时要展板发力。脚步移动要灵活,靠近球台时,发力要轻重结合、收放自如……”在河南科技大学体育馆,该校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正在紧张训练。刘伟认真观察学生们的打球动作,并一一给予悉心指导。

训练课结束后,刘伟兴致勃勃地拿起球拍,与师生切磋球技,场馆内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正值季春时节,校园花圃中的牡丹开得正艳。刘伟盛赞洛阳文旅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期待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日久弥新,持续得到传承与弘扬。

从事乒乓球运动和教育领域的经历,让刘伟十分重视乒乓球运动的人才培养工作。
“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特别高兴。这里的乒乓球氛围很好,一些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才拿起球拍,短短几年技术就突飞猛进,说明群众基础好!”听闻洛阳这两年举办了“洛阳球王”乒乓球争霸赛,每年吸引数千名乒乓球爱好者参赛,刘伟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这项惠及全民的草根赛事长盛不衰,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推动乒乓球运动普及发展。

作为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如何迅速提高球技?“首先不要跟别人比,每一位乒乓球爱好者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提高一点点,明天再比今天提高一点点……保持持续的热度和兴趣是关键。”针对大众关心的这一话题,刘伟说,乒乓球是一项熟能生巧的运动,可以作为健身爱好每天坚持锻炼,渐渐的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取得可喜的成长。
在河科大期间,刘伟教授还登上“文化大讲堂”,以《从球台到讲台,以冠军精神践行育人使命》为题,做了一堂生动感人的专题讲座。

刘伟从乒乓球运动发展历程、我的乒乓运动生涯、教师职业经历、投身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她以“国球精神”为切入点,以积极探索体教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以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传承乒乓外交精神为着眼点,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落脚点,将爱国主义精神、体育精神、冠军精神融入课堂中,生动诠释了“祖国至上,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拼搏,奋发进取,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强国一代。现场互动环节刘伟耐心聆听学生的提问并认真解答,同时向同学们赠送签名著作《永不言败》。刘伟说,有了坚定的目标,人们就会矢志不渝的奋斗前行,向顶峰攀登。
【人物简介】
刘伟,1969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7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2003年入选国际乒联名人堂。任教以来,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言传身教,探索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开设《刘伟教你打乒乓》慕课,2023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策划并主持开设《冠军讲堂》,开创高校“思政+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
教学科研之外,刘伟教授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担任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大学生乒乓球分会秘书长,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中担任中央电视台乒乓球解说嘉宾,在各种场合积极呼吁发展体教事业,增进国家间体育文化交流,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进步。刘伟教授还作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参与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审核工作。(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孟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