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广网评】马拉松热背后的冷思考

时间:2025-04-13 23:03:00

春暖花开,全国马拉松赛事热度不断升温。仅今年三四月间,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就接近200场。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共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赛事总规模达700万人次。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举办马拉松比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如违规参赛、赛事组织管理混乱、后勤保障不足等。面对热潮中的马拉松,我们需要冷思考。

马拉松运动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我国的马拉松比赛已经延续了数十年,近几年呈现井喷之势。这一方面是源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全民健康与群众体育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也因为“赛事+”经济效应不断凸显,各地希望以举办马拉松赛事为流量入口,为本地经济提供发展新动能。

成功举办一场动辄几万人参加的大型体育活动,考验的是一个城市方的组织协调能力。一些地方在办赛过程中,就暴露出很不专业的一面。譬如,前不久江南某地马拉松比赛就出现了“中学门口撒尿事件”,这虽反映出一些跑者素质不高,但也折射出组织者的赛事服务保障存在短板。在西南某地举办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中,一名12岁男孩参加并完成了此次比赛,这不仅公然违反赛事组织规则,也暴露出赛事组委会对未成年人安全的漠视。

面对此起彼伏的马拉松赛事,体育主管部门必须提前规范,及时采取措施提升各地马拉松赛事的专业水准和文明程度,让马拉松始终“跑”在正确赛道上,防止一哄而上。对地方政府或主办方来说,应充分评估自身举办马拉松的条件,量力而行。一旦获批举办资格,就要做足专业和系统的赛事筹备,对涉及的安保、交通、医疗、补给等方面,都需要提前规划、落实到位。行业协会也要承担起赛事指导与平台搭建的管理职责,制定严格规范的规则与评判标准,确保赛事公平公正,持续推动文明参赛、文明观赛理念深入人心。

马拉松比赛毕竟是一场对个人身体与耐力的极限考验,不适合所有人。报名之前,参赛者要充分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在参赛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赛事规则,文明参赛,展示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马拉松是一场长跑,赛事的组织也绝非一场冲刺。只有多方都能珍视马拉松运动的价值,尽心尽力地保障每一场马拉松比赛顺利完赛,才能让这项群众体育运动更好地发挥应有价值,助推全民健身、展示城市形象、助力经济发展。(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余本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