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暑期就业实践助力大学生“解码”职业方向

时间:2025-07-24 10:44:00

大暑已至,南昌的空气蒸腾着热气。在这炎炎夏季,不少高校学生的课表中加入了“就业实践”课程。他们走进职场,在实践中探索人生的关键坐标——职业方向。通过提升职业技能、运用专业知识,他们的未来在一次次的实践磨砺中逐渐清晰。

潜心锻炼职业技能

7月23日9点,南昌某新能源汽车维修车间内已是一片忙碌。梅述勇蹲在一台拆解中的电动汽车底盘前,蓝色工装后背洇出了一大圈汗迹。他紧握万用表,戴着手套的指尖在密密麻麻的线束间精准游走,额角汗珠滚落,在覆满油污的地面砸出细小印记。

“第一次见到复杂的整车线束,才真正理解课本上电路图的意义。”这位高职院校二年级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坦言。暑假刚开始,他就通过市就业之家举办的招聘会找到了这家公司,成为一名实习汽修工,每天充实的工作内容让他迅速褪去青涩。操作间里,他反复练习电池组检测、高压电路排障等核心技能,手套被电缆绝缘层磨得发亮。

“一步做不好,整车系统就可能瘫痪。这让我必须把理论吃透,手上的活儿也得精准。”当第一次成功独立修复高压系统故障时,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当然比坐在教室里辛苦,但手里掌握了真技术,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对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更有信心了。”

细心掌握专业实践知识

在新建区的一家零食连锁店内,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邵玉步履匆匆。她的暑期身份是补货员,具体工作是当好“多面手”。

“巡场、搬箱、补货是基础,但我更关注现象背后的财务知识。”采访中,邵玉快速将商品归位,眼神却敏锐地扫过价签、进货单和销售数据。“这份工作让我站在了业务最前线,亲眼看到订货量如何影响库存周转,促销活动怎样瞬间改变货物流向,盘点时账面数字和实物差异如何产生。”她特别留意单据流转,“每一张进货单、销售小票,最终都会汇成财务凭证。现在亲手接触它们,对将来做成本核算、存货管理、账实核对等工作一定助力良多。”

这份通过“洪城就业通”小程序找到的暑期实践工作,让她彻底理解了财务与业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她说:“原以为会计就是坐在办公室处理数字,现在明白,不了解前端业务逻辑,账做得再漂亮也可能是空中楼阁。这次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我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至关重要。”日复一日的实践,非但没有让她偏离专业,反而锚定了她回归财务赛道、追求更高职业价值的决心。

实践型人才成为市场“刚需”

近年来,通过校友会,毕业于南昌大学的方舒文多次返校与学弟学妹分享创业心得。

方舒文毕业即创业,创立的江西中瑞岳华税务师事务所掌握了服务众多小微企业的核心能力。但在创业初期遇到棘手问题时,他焦虑得彻夜难眠,最终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市场分析能力,顺利将一个个问题解决。

“学校教给你的专业知识,就像一本‘原始账本’。创业就是不断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本质上是在这本‘原始账本’上进行无数次‘重记账’。”方舒文的话语极具启发性。

他对在校生未来就业的建议直指核心:“迷茫很正常,但大学生最重要的是提前掌握实践能力,无论是实习、兼职还是参与项目,都要有意识地用专业视角去观察、思考业务流程,把知识转化为理解市场的能力。创业需要勇气和资源,但更需要清晰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专业学习才能赋予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需要的是能快速理解业务、解决问题的人,而非纸上谈兵的‘理论家’。”红谷滩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张先生直言不讳,“我们新媒体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如采编策划、运营转化、趋势洞察等,无一不需要实战淬炼,‘实践型人才’一直是我们的‘刚需’。”

大街小巷、工业园区,这些曾被视作“临时落脚点”的实习岗位,正释放出塑造大学生职业未来的巨大能量。大学生们纷纷入局,感受最真实的就业市场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