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理通三迤】体悟十二载徙木立信 耕好作风建设责任田

时间:2025-04-17 11:41:00

作者:郭冬琼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二载光阴如奔雷疾驰,在管党治党的历史长卷上刻下深深年轮。这场“徙木立信”的作风变革,以“小切口”撬动“大格局”,从“立规矩”迈向“成方圆”,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持续涤荡着“四风”积弊,重塑着党群关系的生命线。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执着,深耕作风建设责任田。

徙木之诺照见千年政治智慧,耕好责任田,当携手“插秧”。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政令不行、法纪废弛,贵族特权横行,百姓对官府失去信任,商鞅以徙木立信重构信任塔基。十二年前,中央八项规定以“不搞迎来送往”“精简文件简报”等八条具体约束,撕开了作风建设的突破口。看似针对“文山会海”“月饼粽子”的细微切口,实则是直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门的雷霆手段,刹住了“一顿饭吃掉一头牛”的奢靡之风,管住了“一张卡收尽人情礼”的微腐暗流。如今,党政机关食堂里的“光盘行动”成为常态,领导干部调研时的“不打招呼”渐成惯例,群众办事窗口的“微笑服务”化作风景,跨越时空的政治智慧在此刻交相辉映,共同诠释着“治国必先治吏”的永恒真理。中央有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就要有行动,党员干部既要躬身入局、示范引领,也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监督评议,让作风建设的根系深深扎进群众沃土。

华夏大地作风建设硕果,耕好责任田,当勤于“除草”。在脱贫攻坚战场,数百万扶贫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抗疫斗争前线,医务人员“防护服当礼服”的坚守令人动容;在乡村振兴一线,驻村干部“狗不叫干部”的称谓饱含深情。这些生动实践昭示: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悬在干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是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的精神图腾。但作风顽疾如原上野草,“四风”问题在科技赋能下改头换面,这些“杂草”时刻影响着作风建设大局,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构建起“制度+科技”的立体防线,通过精准有效监督,及时清除“四风”隐形变异问题。

常青之需要持续培土灌溉,耕好责任田,当善于“施肥”。从延安时期“用民主打破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谈,到新时代“用铁规矩管住微权力”的治理变革,作风建设始终遵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逻辑。作风建设之苗既需要制度土壤的深厚滋养,更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智慧施肥”。各级党组织要善用理论武装的“营养液”、制度创新的“缓释肥”、群众监督的“有机质”,通过党性教育、廉政风险排查、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组合措施,疏解干部心理淤塞,激励主动担当作为。要引进智能化监督手段,让算法模型自动识别“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异常信号,催生作风建设责任田长出更多“硬核成果”。同时,管在日常、严在经常,以动态化管理模式,让作风建设既有“年轮刻度”的积累,又有“抽枝散叶”的生机。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循着历史和实践的脉络,写好新时代以来作风建设的实践续篇,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深耕作风建设这片承载着初心使命的责任田,推动生长出更加繁茂的执政根基,滋养出更加璀璨的复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