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95后“掏二代”上班粪车下班奔驰,能打开就业新思路吗?
他的视频和经历让掏粪职业被更多人讨论,无论最终入行者几许,这本身就是打破一些择业歧视的努力
从小几乎没离开过家的李雅晴决定辞掉亳州老家幼师的工作,前往男朋友潘浩男所在的宁波“千里奔现”。这条异地恋新闻,能引起网络热议,或是因为潘浩男的职业身份——他平时从事粪便清运工作,也就是俗称的“掏粪工”。
潘浩男将此事发到短视频平台后,很多人表达了祝福。“掏粪男孩”还不是全部关注点,网友更容易被“‘掏二代’上班开清粪车,下班开奔驰车”的极致对比所吸引。

7月初,一条“掏粪工5天工资8100”的内容引发热议,当时潘浩男就受访解释过,这种是夸张说法,一般工人很难达到,如果自己有车有团队,一年赚几十万还是有可能的。
如此澄清,接近大众认知。现实是骨感的,很难存在“事少钱多离家近”的理想工作。潘浩男可以“下班开着家里的奔驰车出去”,是因为其父亲近二十年前就入行,当时买了自己的粪便清运车。辛勤打拼多年,家里买辆好车再正常不过。父亲团队中普通工人的工资大约每个月7000多元,相比于其他体力劳动,在当地算是中上等。
职业无贵贱,这一家人的奋斗,也是普通劳动者勤奋发家的标准样本。父母虽不希望儿子做“掏二代”,但潘浩男毕业后转了一圈还是选择这个职业,并与时俱进,用短视频记录分享,希望打破人们对行业的偏见。这个故事是个体突破职业偏见的缩影,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公众正视城市运转中一些“隐形刚需岗位”的价值。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感召了此后无数劳动者。短视频时代的潘浩男也“希望做一个像时传祥那样的人,因为从事的工作而得到更多尊重”。开好车、异地恋,天然有关注点,只是绕过噱头其从事的职业本身也值得关注。他的视频和经历让掏粪职业被更多人讨论,无论最终入行者几许,这本身就是打破一些择业歧视的努力。
人们的择业眼界不妨放宽,每年千万毕业生中也有务实选择,比如“本升专”的逆行者。据报道,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学历门槛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不如硕博吃香;对实操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又没有大专生技能对口。就业压力下,“毕业即就业”的诱惑吸引着一些人回炉就读职校,转换赛道。
择业出发点从兴趣变稳定,背后是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政策宏观调控之外,个人选择也可以更多元。择定职业好好干,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是缓解焦虑的最佳良药。潘浩男说“之前也不是没见过别人的嫌弃,自己把活儿干好就行”,当每一份维系社会基础的劳动都能自然获得尊重时,这样的就业环境对每个从业者才更友好,而多元化社会,才是生机勃勃的富有竞争性和创造力的社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