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造谣老板性骚扰 千万网红小慧君被封禁 谣言不应是商业博弈的筹码丨有一说一

时间:2025-04-22 20:28:00

赖芳杰

为博低成本解约,千万粉丝网红小慧君捏造老板性骚扰造谣,最终被法律制裁。

据扬子晚报,近日,被千万粉网红刘某慧(小慧君)造谣性骚扰男老板孙灏羽发视频称胜诉了,并通告最新维权结果:一是刘某慧两个千万粉短视频账号被平台封禁;二是法院判决赔偿受害者和损失近60万人民币,赔偿诉讼损失近6万人民币;三是全网公开道歉半年,现因账号封禁无法履行需登报(道歉)。

这一案件不仅是个体维权与网络谣言的对抗,更折射出流量经济下,网红行为的失范、公众舆论的盲从,以及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的迫切性。

坐拥千万粉丝的小慧君通过虚构性骚扰指控,联合网红夫妇策划“血拼赤度”群聊,利用“职场PUA”“女性弱势”等敏感议题煽动舆论,最终迫使公司陷入舆论危机并试图低成本解约。这暴露出部分网红为追求流量与利益,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的乱象。

造谣,绝对不是商业博弈的筹码。法院判决小慧君赔偿66万元并公开道歉,体现了法律对造谣的“零容忍”态度。 而被“道德绑架”后,粉丝“一边倒”的舆论批判,也值得思考。小慧君利用哭泣视频、抑郁症诊断书等手法,都精准踩在了网友的共情点上,这导致了不少网友片面地得出了“小慧君是弱者”的结论,在群体性转发时,并没有追究真相,提出质疑。大量的转发,经平台的流量机制优先推荐后,加速了造谣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陷入“共情陷阱”的无辜网友,又成为了传谣的“帮凶”。

当流量扭曲成“造谣机器”,损害的不止是个人权益,还有网络语境相互信任。从网友层面来说,应该以此为鉴,提升媒介素养,对“完美受害者”的叙事保持警惕,避免情绪被牵扯。直播平台则应完善举报机制,在查实封号前,可以通过限流的方式来“降温”。对于网红与MCN的矛盾,也应引导通过合法仲裁进行调解,而不是以“造谣解约”的极端操作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