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联动超燃!在南京见证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


4月24日—25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和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荔枝新闻中心组织发起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融媒新闻行动走进南京。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再到紫金山实验室,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媒体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驻苏记者共同见证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南京采访的关键词,记者们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见证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在实验室内,很多来自香港、澳门等地的生物样本正进行检测。该平台整合基因测序、质谱检测、临床前药物研发等六大技术中心,并联合南京海关建立特殊物品快速进出口通道,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研发—检测—转化—出海”的全周期服务。

与此同时,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的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将大数据和全国高校创新资源衔接,搭建起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桥梁,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清瑶介绍,“我们与大湾区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会和很多粤港澳的大学进行项目上的联动。比如高校老师有非常好的科技成果,他就可以跟我们进行联络,我们这边有非常好的配套,包括资金和我们技术经理人的团队,能够帮助老师进行高效的项目转化。”


定位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2021年起,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核心力量参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作为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主体单位之一,近年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也一直积极开展与大湾区的高校院所、企业之间的合作探索。

以香港举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郜军介绍,目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累计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5家高校签约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学园也合作紧密。长三角国创中心积极鼓励体系内研发载体及企业与香港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各类创新合作,并在先进材料、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方面已累计支持16个创新项目。
“我们会继续组织一批跨区域跨领域的企业,针对他们提出需求项目联合大湾区予以对接,共同促进两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我很期待未来长三角与大湾区在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合作上,能够取得更新、更好的成果。” 郜军表示。

双区未来合作发展的蓝图还在持续铺展。在“长三角遇上大湾区”网络主题采访情况通报会上,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桥向与会记者们表示,江苏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一是深化科技交流,江苏省科技厅与香港创新科技署签署《关于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澳门与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联合组织了“江苏与巴葡科技企业(澳门)创新创业大赛”等跨区域的科技交流活动。二是强化联合攻关,江苏省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了与港澳科技合作项目,去年在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等基础研究领域立项支持江苏与香港、澳门创新实体间科技合作项目12项,累计达42项,其中与香港合作29项、与澳门合作13项。三是优化平台布局,近年来,推动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共建香港理工大学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香港应科院长三角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合作载体,支持东南大学在深圳建设“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一系列平台的布局更加有力地支撑江苏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联动。
“作为国内创新活力最强的两个区域,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强强联手,意义重大!”张桥表示,下一步,江苏省将更大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文 赵宇/视频